2013年2月19日 星期二

網路使用/網路使用活動


(一)網路使用
網路形塑生活,也同時為生活所塑造,以對青少年而言,網路已成為無法跳脫的生活中的一部份,在網路上消費、娛樂、進修、交友、成長。以下就相關研究結果加以說明。
1.使用動機
蕭銘鈞 指出初次使用電子佈告欄的使用者最主要的是「休閒」與「娛樂」兩個動機;「實用」與「學習」兩動機是次要的使用動機。 
電子郵件取代傳統手寫書信郵件的傳送方式以電子郵件方式替代打電話或是其他的聯絡方式與朋友保持聯絡、維持友誼。
以青少年使用網路的動機而言,以消遣娛樂動機為最多,工具性使用動機中「搜尋資訊」和社交動機中的「聊天交友」次之。若就中學生去網路咖啡廳上網的動機而言,則同樣以消遣娛樂動機中的「玩網路遊戲」,其次為「社交動機」中的聊天交友,相對會去網路咖啡廳搜尋資訊的「工具性動機」所佔的比例較少,可知不同於一般網路使用地點,網路咖啡廳較為一個青少年休閒娛樂交友的場所。

2.網路使用活動
從上述的網路使用動機中,可歸納出幾種網路活動類型,敘述如下
1)工具性的網路使用行為
網路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對於網路活動的參與度很高,常上討論區、聊天室等,積極參與網路活動,在學校使用網路學習、以「閱讀文章」等訊息的使用行為最多,這些行為可視為「工具性」的網路使用行為。
2)積極社交形式的網路使用行為
網路延伸了人際關係所及的範圍,使得我們的人際關係可以超越地域的限制;電腦網路增加了我們認識各式各樣的人之可能性。網路的溝通及聯繫功能,帶來了訊息雙向交流的潛力,透過email、聊天室交談,拓展個人的人際關係,網路上的聯繫不再繫於地理空間,個人可以選擇互動對象,不再限於那些平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人群。
3)逃避性社交的網路使用行為
網路上的互動與聯繫以快速、便利、超越時空限制為基本特質,跳脫現實環境的束縳,在虛擬網路空間談心、分享心情,模糊了虛擬與實際空間的界線。以角色扮演遊戲而言,暫時拋下他真實身份認同,而扮演不同角色彌補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缺憾,上網尋求社會支持,並預期與他人互動,為逃避型社交行為。
4)自我肯定、學習的網路使用行為
網際網路提供了參與、互動的主動功能,使用者可以在網路上對有興趣的議題發表意見、在網路中發表新的故事、創作小說、詩詞或歌詞等行為,架設個人網站、為自我肯定或主動建構知識、進行同儕互評、合作學習的學習歷程。
5)主動、資訊性的網路使用行為
資訊、資料庫與提供便捷取得資訊的管道,提供的同步或非同步學習工具更是改善了傳統教育的侷限。透過「互動性」,使用者透過網路可以主動去尋找自己想要知道的資訊,還能透過聊天室、留言板、討論區、BBS 之類的互動功能來進行更廣更深入的資訊交流
6)娛樂性的網路使用行為
透過網路連線遊戲,休閒娛樂、打發時間。不少的中學生上網瀏覽比例也不低。網路上的小說、動畫亦相當受歡迎;而違法的MP3的音樂下載、透過FTP傳輸的盜版院線片電影,亦在大學校園網路普遍的流傳,這些行為可視為娛樂性使用行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