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9日 星期二

什麼是沉迷上網 ?


什麼是沉迷上網 ?

下列是一些由美國心理學學者 Dr. Kimberly Young 提倡有關沉迷上網的徵狀,可供參考::
  • 需要不繼增加上網時間,才能獲得滿足
  • 上線及離線的時候,思想都被互聯網佔據,經常想著上網
  • 多次嘗試控制或停止使用互聯網,最終失敗
  • 當減少使用互聯網時,出現戒斷徵狀
  • 時間管理出現問題,上網的實際時間比預期的時間長
  • 因環境轉變而感到煩惱不安
  • 以欺騙方式隱瞞上網時間
  • 透過上網改變心情
青少年常見的沉溺網絡徵狀:
  • 因缺乏睡眠而疲倦不堪
  • 上課缺乏專注
  • 無暇完成功課或其他活動
  • 情緒波動
  • 當被阻止使用互聯網時,變得有攻擊性和煩躁
  • 偷竊金錢或信用卡
  • 把上網視作生活的唯一動機
  • 花大量時間在網絡中,忽略學業/工作
  • 缺乏睡眠/失眠
  • 身體出現頭痛、頸痛、背痛、眼睛疲勞等症狀
青少年沉溺上網的成因
  • 缺乏生活目標
  • 現實生活上常面對挫敗,缺乏成功感
  • 在家中缺乏關懷
  • 自制力弱
  • 缺乏社交技巧其他情緒或精神病衍生的問題

沈迷上網eg1

沈迷上網小心網路成癮2011年08月17日 

暑假接近尾聲,署立台中醫院陸續接獲學校轉介的案例,發現許多學生回校上輔導課後,精神不集中,心情低落,容易發脾氣,原來放假在家,天天上網,作息顛倒,得了網路成癮症候群總是看見兒子坐在電腦前,起先不以為意,卻發現就寢時間愈來愈晚、作息不正常、爸爸開始要求提早關機就寢,不料,兒子反應激烈,重重甩門後將自己反鎖。暑期輔導課後,情況沒有改善,校方轉介到署立台中醫院心智發展科,尋求協助。心智發展科主任劉駿熒表示,同樣情形也發生在高一學生阿祥身上,原來這些學生都因為長時間掛在電腦前,得了網路成癮症候群。醫師說,經過會談發現,原先只是上網找資料,漸漸的沈迷游戲,甚至為了電腦游戲分數犧牲睡眠,作息顛倒,影響情緒和人際;經過輔導,改變作息,限制每天上網時間,逐漸恢復正常。
http://dailynews.sina.com/bg/tw/twlocal/bcc/20110817/22402694344.html

背景資料

D.)
背景資料:

互聯網的普及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使用互聯網更成為年青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網成癮的青少年更會因此放棄學業,一年不上學。因上網而影響與家人關係,身心健康,

精神處於抑鬱狀態。

青少年可能因為現實生活中有一些缺憾,使得他們沉迷於虛擬世界而躲避現實。他們會藉著

網上遊戲的成功感和刺激,從而彌補現實在活的不足。

他們有可能是因為常見原因,個人因素例如缺乏自信心,缺乏成就感和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存在

價值,而在學業上成績不理想和家庭問題,這些都會影響日後社教化學習,  精神和身體,生理方面 

人際方面

 部分研究亦指,學生沉迷上網,情況日趨嚴重,而所衍生的問題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究竟

學生上網的目的是甚麼?對他們的日常生活有甚麼影響?

沈迷上網睡眠節律亂 年輕人失眠增加  2009年12月03日

eg2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3日電)「開心農場」很熱門,有玩家夜夜防偷菜,結果失眠。台灣睡眠醫學會今天說,目前5人就有1人失眠,愈來愈多年輕人因為上網等因素造成另類「時差」,導致睡眠節律大亂。青少年夜夜沈迷上網、電玩,熬夜和補眠交雜,該睡的時間不睡,不該睡時卻在睡,很像時差發作;他們和失眠長輩不同之處在於較不排斥助眠藥物;然而,根本解決是找回自然的睡眠節律。15歲以上民眾電話問卷共4005份,台灣睡眠醫學會理事長杭良文表示,調查中顯示慢性失眠的盛行達到21.8%,幾乎3年前的兩倍,也就是說每5人就有1人承受者失眠之苦。

中三專題探究計劃書

A學生姓名:
張芝萍
張雅芝
張雅麗
戚鈺榆

B.題目:沉迷上網的壞處

C;上述題目與哪個探究範圍有關? 
1.)全球化
2.)傳媒資訊
3.)通訊科技

D: 
背景資料:
 相關概念:成績受到影響,與家人的關係不好,社會例如交際,工作
知識:網頁和書本

E.探究目的: 讓人們知道上網是好,但不要沉迷上網,讓他們知道認識沉迷上網的壞處

F: 焦點問題:
1.)社教化學習   
2.)精神,身體,生理方面
3.)人際方面

假設(如有): 假設全球的人到都在沉迷上網中,那會變成怎麼樣?

H: 暫定探究進程和初步定出之探究計劃:    
 1. 探究角度:從學生中,家庭中,學校中與社會中探究
2. 資料搜集方法:網上和訪問同學
3. 分析方法: 在網上尋找資料和做問卷

4. 計劃進程 :在3份找完資料,4月份做完問卷調查
5. 預期面對的困難和限制:少部份同學可能不合作,
6. 分工:張芝萍
  找尋資料
 戚鈺榆

                 張雅芝
                                做問卷調查
                 張雅麗

I: 探究的重要性及其意義:
J:參考資料:

沉迷上網持分者


青 協 推 出 首 個 青 少 年 上 網 程 度 甄 量 表 及 網 上 行 為 資 源 網 站
. .
上 網 已 成 為 年 青 人 生 活 的 重 要 部 份 , 再 加 上 社 會 不 斷 發 生 一 些 與 網 絡 有 關 的 事 件 、 罪 行 及 騙 案 , 愈 來 愈 多 人 關 注 青 少 年 的 網 上 行 為 及 安 全 。 為 了 進 一 步 了 解 青 少 年 的 網 上 行 為 , 香 港 青 年 協 會 於 2008 年 9 月 至 2009 年 2 月 在 網 上 進 行 問 卷 調 查 , 共 收 回 1,820 份 問 卷 , 受 訪 者 主 要 為 12 至 25 歲 青 年 (87.5 %) 。
青 協 網 站 總 監 魏 遠 強 表 示 , 調 查 結 果 反 映 青 少 年 使 用 互 聯 網 的 目 的 愈 來 愈 廣 泛 。
該 會 資 深 社 工 吳 錦 娟 表 示 , 家 長 需 要 留 意 子 女 上 網 的 時 間 , 若 子 女 長 時 間 上 網 、 經 常 想 著 上 網 的 事 , 以 及 一 旦 不 能 上 網 便 感 到 悶 悶 不 樂 , 便 已 可 能 出 現 早 期 沉 迷 上 網 的 徵 狀 。 

吳 氏 表 示 , 前 線 觀 察 留 意 到 青 少 年 在 網 上 貼 相 、 網 上 交 友 、 非 法 上 下 載 電 影 歌 曲 , 甚 至 是 網 上 欺 凌 等 行 為 均 十 分 普 遍 , 調 查 結 果 反 映 青 少 年 可 能 會 低 估 網 上 的 危 機 , 以 致 疏 於 防 範 , 妄 顧 網 上 安 全 。
青 協 網 站 總 監 魏 遠 強 亦 指 出 , 目 前 的 資 訊 科 技 教 育 只 側 重 應 用 技 術 的 提 升 , 缺 乏 對 青 少 年 正 確 上 網 態 度 的 指 引 。
 吳 錦 娟 認 為 要 協 助 青 少 年 建 立 正 確 的 上 網 態 度 和 習 慣 , 必 須 要 監 察 、 教 育 及 輔 導 三 管 齊 下 。 


紅色=持分者


探討青少年沈迷上網在何等程度上影響家庭的關係 - http://www.mysurvey.tw/quizresult.htm?id=f4c9c929-1342-49dc-88f9-a7628d468a1b

上網成癮-http://www.lcenter.com.tw/trend/FamilyDetail.asp?no=17

網際網路時代來臨,上網已是人們生活的一部份,但新科技也帶來新困擾。上網漫遊可以滿足人們工作、社交、娛樂、冒險等需求,但到什麼程度才算成癮?

成癮者不顧一切想上網,想停卻停不下來,而且壓力愈大愈需要,一旦被中斷網路行為,會出現不可遏抑的憤怒。

例子:

一名國中生的父親拔掉電腦插頭,「我兒子想殺死我的神情,把我嚇到,」他說。
虛擬與現實的衝突 上網除了解除挫折、焦慮,還能交朋友,滿足同儕認同。網路遊戲的魅力在於角色扮演,靠著一條網路線,串連各地網友,他們在虛擬世界併肩作戰,出生入死,建立了深厚的情誼與團體認同。
美國心理學家期刊》的研究顯示,上網愈久,心情愈是寂寞沮喪。
每週上網時間若增加一個小時,沮喪程度就增加1%、寂寞程度增加千分之四、人際圈少了2.7個成員數

網路使用/網路使用活動


(一)網路使用
網路形塑生活,也同時為生活所塑造,以對青少年而言,網路已成為無法跳脫的生活中的一部份,在網路上消費、娛樂、進修、交友、成長。以下就相關研究結果加以說明。
1.使用動機
蕭銘鈞 指出初次使用電子佈告欄的使用者最主要的是「休閒」與「娛樂」兩個動機;「實用」與「學習」兩動機是次要的使用動機。 
電子郵件取代傳統手寫書信郵件的傳送方式以電子郵件方式替代打電話或是其他的聯絡方式與朋友保持聯絡、維持友誼。
以青少年使用網路的動機而言,以消遣娛樂動機為最多,工具性使用動機中「搜尋資訊」和社交動機中的「聊天交友」次之。若就中學生去網路咖啡廳上網的動機而言,則同樣以消遣娛樂動機中的「玩網路遊戲」,其次為「社交動機」中的聊天交友,相對會去網路咖啡廳搜尋資訊的「工具性動機」所佔的比例較少,可知不同於一般網路使用地點,網路咖啡廳較為一個青少年休閒娛樂交友的場所。

2.網路使用活動
從上述的網路使用動機中,可歸納出幾種網路活動類型,敘述如下
1)工具性的網路使用行為
網路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對於網路活動的參與度很高,常上討論區、聊天室等,積極參與網路活動,在學校使用網路學習、以「閱讀文章」等訊息的使用行為最多,這些行為可視為「工具性」的網路使用行為。
2)積極社交形式的網路使用行為
網路延伸了人際關係所及的範圍,使得我們的人際關係可以超越地域的限制;電腦網路增加了我們認識各式各樣的人之可能性。網路的溝通及聯繫功能,帶來了訊息雙向交流的潛力,透過email、聊天室交談,拓展個人的人際關係,網路上的聯繫不再繫於地理空間,個人可以選擇互動對象,不再限於那些平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人群。
3)逃避性社交的網路使用行為
網路上的互動與聯繫以快速、便利、超越時空限制為基本特質,跳脫現實環境的束縳,在虛擬網路空間談心、分享心情,模糊了虛擬與實際空間的界線。以角色扮演遊戲而言,暫時拋下他真實身份認同,而扮演不同角色彌補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缺憾,上網尋求社會支持,並預期與他人互動,為逃避型社交行為。
4)自我肯定、學習的網路使用行為
網際網路提供了參與、互動的主動功能,使用者可以在網路上對有興趣的議題發表意見、在網路中發表新的故事、創作小說、詩詞或歌詞等行為,架設個人網站、為自我肯定或主動建構知識、進行同儕互評、合作學習的學習歷程。
5)主動、資訊性的網路使用行為
資訊、資料庫與提供便捷取得資訊的管道,提供的同步或非同步學習工具更是改善了傳統教育的侷限。透過「互動性」,使用者透過網路可以主動去尋找自己想要知道的資訊,還能透過聊天室、留言板、討論區、BBS 之類的互動功能來進行更廣更深入的資訊交流
6)娛樂性的網路使用行為
透過網路連線遊戲,休閒娛樂、打發時間。不少的中學生上網瀏覽比例也不低。網路上的小說、動畫亦相當受歡迎;而違法的MP3的音樂下載、透過FTP傳輸的盜版院線片電影,亦在大學校園網路普遍的流傳,這些行為可視為娛樂性使用行為。

網路成癮者會有以下三項特徵

   第一、當嘗試停止網路的使用的時候會感到不安和焦慮。
   第二、利用網路來逃避一些情緒的困擾,如:無助、罪惡、焦慮、憂鬱。
   第三、對於網路沈溺的行為會對家人撒謊,即使高額的網路費用也無法停止網路的使用

何謂沉迷電腦


網路盛行,使用者花越來越多的時間上網,沉迷網路影響了現實生活人際互動,國內也越來越多青少年沉迷於網路。因此,本研究介紹青少年網路沉迷,期盼能提供教師提昇學生資訊能力之餘,建立正確使用資訊態度,提升其人文關懷、與團隊和諧的能力。

近年來,青少年沉迷上網的問題困擾著不少家長,很多家長指出子女沉迷上網,導致學業成績下降,甚至引起親子衝突。青少年沉迷上網的情況近年備受關注,有專家指出,青年人每天使用超過3.5小時上網已有過分沉迷的徵兆。家長們以為只要封鎖家中上網設備就可解決問題,但其實家長應嘗試了解子女沉迷上網背後的原因,如親子關係欠佳、子女渴望尋找心理補償等,其實都是誘因,家長要對症下藥。



上網成癮的青少年及非上網成癮的青少年,有不同的互聯網使用模式。雖然兩者使用電子郵件的情況相若,不過上網成癮的青少年較多進行網上游戲、網上文談、閱讀或張貼資訊、下載軟體、歌曲及電影等活動,至於利用互聯網搜集與學業有關資料的情況則較少



上網成癮的青少年及非上網成癮的青少年,有不同的互聯網使用模式。雖然兩者使用電子郵件的情況相若,不過上網成癮的青少年較多進行網上游戲、網上文談、閱讀或張貼資訊、下載軟體、歌曲及電影等活動,至於利用互聯網搜集與學業有關資料的情況則較少。



調查還顯示,上網成癮的青少年每天平均上網時間超過4小時,而且經常超出個人預期,即使維持相同的上網時間,仍會感到不滿足,如果嘗試減少或停止上網,更會出現坐立不安、情緒波動、抑鬱或脾氣暴躁等症狀。而上網成癮的青少年大多認為自己學業成績及操行較差,家庭生活也較為不愉快。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係的專家說,上網成癮其實已成為一種病態反應,如果不讓他們上網,他們會感到周身不自在。



據介紹,現在香港上網成癮的情況漸趨年輕化,10至16歲的青少年更屬危險年齡組群。專家表示,上網成癮有可能演變為上網自閉,嚴重者會出現幻覺。



專家建議,家長應及早在家中建立“家庭計算機”的概念,讓子女學習與家人共用及協商使用計算機並逐漸養成習慣。

調查還顯示,上網成癮的青少年每天平均上網時間超過4小時,而且經常超出個人預期,即使維持相同的上網時間,仍會感到不滿足,如果嘗試減少或停止上網,更會出現坐立不安、情緒波動、抑鬱或脾氣暴躁等症狀。而上網成癮的青少年大多認為自己學業成績及操行較差,家庭生活也較為不愉快。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係的專家說,上網成癮其實已成為一種病態反應,如果不讓他們上網,他們會感到周身不自在。



據介紹,現在香港上網成癮的情況漸趨年輕化,10至16歲的青少年更屬危險年齡組群。專家表示,上網成癮有可能演變為上網自閉,嚴重者會出現幻覺。



專家建議,家長應及早在家中建立“家庭計算機”的概念,讓子女學習與家人共用及協商使用計算機並逐漸養成習慣。

沉迷上網報章:

報章:
 1,新華網香港5月21日電 一項調查發現,香港有近兩成的受訪青少年上網成癮,調查機構以全港100萬中小學生推算,估計約有20萬名學生上網成癮。



由香港華明綜合服務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係共同進行的這項調查,以問卷的方式,成功訪問了香港6000多名中小學生,了解青少年的上網情況。結果顯示,約兩成受訪者坦承自己上網成癮,另有約三成受訪者認為自己有“上網成癮”或“過度使用或倚賴互聯網”的可能。



據介紹,上網成癮的青少年及非上網成癮的青少年,有不同的互聯網使用模式。雖然兩者使用電子郵件的情況相若,不過上網成癮的青少年較多進行網上游戲、網上文談、閱讀或張貼資訊、下載軟體、歌曲及電影等活動,至於利用互聯網搜集與學業有關資料的情況則較少。



調查還顯示,上網成癮的青少年每天平均上網時間超過4小時,而且經常超出個人預期,即使維持相同的上網時間,仍會感到不滿足,如果嘗試減少或停止上網,更會出現坐立不安、情緒波動、抑鬱或脾氣暴躁等症狀。而上網成癮的青少年大多認為自己學業成績及操行較差,家庭生活也較為不愉快。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係的專家說,上網成癮其實已成為一種病態反應,如果不讓他們上網,他們會感到周身不自在。



據介紹,現在香港上網成癮的情況漸趨年輕化,10至16歲的青少年更屬危險年齡組群。專家表示,上網成癮有可能演變為上網自閉,嚴重者會出現幻覺。



專家建議,家長應及早在家中建立“家庭計算機”的概念,讓子女學習與家人共用及協商使用計算機並逐漸養成習慣。(完)

2,

(中央社記者林於國香港二十三日電)青少年長期上網衍生的副作用舉世皆然,香港家庭福利會最新調查顯示,上網對青少年造成不少負面影響,近半受訪家長認為上網讓子女睡眠不足及精神不振,一成五受訪學生更承認已嚴重沉溺上網,部分更沉醉在虛擬世界。

香港家庭福利會促請家長、學校及社會各界密切關注這項問題,必要時尋求輔導,戒除青少年上網癮。「青少年上網對精神健康及家庭關係影響」調查邀請了二十二所中學參與,成功訪問六百七十七名中學生及其家長。結果發現,達九成半受訪學生有上網習慣,約半數於假日上網逾四小時。



除了近半家長認為上網讓子女睡眠不足及精神不振外,三分之一的受訪學生也有此看法,上網時間愈長,精神狀態亦愈趨負面,例如處理日常生活的能力減低,情緒不穩容易與人衝突等。有家長擔心子女愈沉溺網路世界,愈逃避現實及承擔責任,甚至不能自拔。



有超過七成家長表示曾因上網問題而與子女爭議,近一成半更是經常發生,爭議原因包括上網時間長短、對學業及健康的影響等。



香港家庭福利會強調,不少家長對子女上網存有誤解,如受訪學生期望上網能增加家庭生活的節目和樂趣,但家長並未重視,家長亦未能察覺子女在網上賭博、瀏覽色情網頁或非法下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