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news 3

[2004-11-08] 沉迷上網四成青少年失控

【本報訊】(記者 盧燕娥)一項研究發現,本港近4成青少年沉迷上網,已達到不能自拔的地步,這不但對其日常 生活造成困擾,情況甚至較美國更為嚴重,當中更有個案曾連續上網122小時。另外,7成受訪者更表示,寧願上網也不想與家人在一起。學者警告,青少年如習 慣於虛擬世界中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將會拒絕與別人溝通。

 香港中華基督教會青年會荃灣會所於今年6月至8月期間,以問卷訪問了荃灣區976位名24歲以下的青少年,了解他們的上網沉溺行為、動機及狀況。
超級網迷 女性佔43%
 調查發現,只有1成受訪者屬於正常上網的類別,其餘3成7的受訪者已屬嚴重沉溺上網,5成為輕度沉溺上網,意味他們沉迷上網達不能自控的地步。嚴重沉溺上網者當中,又以女性佔43%,並於小五、小六這兩個組別的學生最為常見。
 另外,近6成受訪者平均每天上網超過4小時,有1成人更超過9小時;最嚴重的個案更試過連續上網122小時。他們上網大多為收發電子郵件、玩ICQ、打機及下載檔案(見表),而最常瀏覽的網站為入門網站及網上遊戲網站。
學者憂墮網上交友危機
 大部分青少年習慣於家中上網。不過,3成受訪者表示,曾因長時間上網而與家人吵架,7成更寧可上網也不願與家人在一起。上網亦對他們的情緒造成影響,近8成表示,會因為上網受干擾感到憤怒,6成則會因為未能上網而情緒低落。
 負責調查的荃灣會所主任李文基指出,對比上一年度的同類型調查,嚴重沉溺上網的青少年已上升 12%,顯示上網益發影響年青人正常的作息、交友、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他補充,大部分受訪者表示,希望藉上網結識男女朋友、並認為上網可讓他們放心表達感 受,因此擔心不法之徒乘虛而入,青少年容易因網上交友而墮入危機。
遊戲宜加提醒休息字句
 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謝永齡則指出,美國最近一項同類型調查中,嚴重沉溺上網的青少年比率只有5-10%,反映香港問題非常嚴重,各界必須正視。他憂慮,青少年會漸漸習慣於活在虛擬世界中,拒絕與家人、朋友溝通。
 李文基建議,家長可從旁擔當指導者的角色,與子女協商上網的時數,替子女選擇健康的網站。他並希望,網上遊戲製造商可在遊戲當中,定時加入提醒使用者休息等字句。

 

news 2

77000青少年病態上網

香港青年協會調查顯示,一成一受訪青少年上網成癮,推算全港多達七萬七千名青少年病態上網。青協呼籲家長,別以關掉電源等方法強行阻止子女上網,否則弄巧反拙。有青少年曾拿刀威脅、通宵用鐵錘敲牆、擲電腦屏幕等暴力方法與父母抗爭,青協勸喻父母應與子女理性溝通

青協訪問約四千八百人,一半是家長,一半是十至十七歲青少年。調查詢問青少年二十項上網習慣的問題,包括會否因上網而不外出、減少睡眠時間等。結果 顯示,一成一受訪青少年在十項或以上問題中回答「經常」,屬上網成癮;百分之三回答十五項或以上,達高度上網成癮。三成二受訪家長卻不了解子女上網情況, 逾半家長以為子女上網做功課,其實不足四成受訪青少年上網為找資料做功課。

被家人罵擲電話洩憤

「家人收埋電線,我就儲錢買番,諗番起大家都好傻。」二十四歲的周建諾,中二至中五時沉迷網上遊戲,「遊戲入面建 立一個國家,好有滿足感」。高峰期一天上網十六小時,他為此與家人吵架,擲電話洩憤。父母取走電線杜絕他上網,他寧願不吃飯也要儲錢買新電線。會考期間仍 終日上網,結果會考六分,英文不合格。父親與他平心靜氣傾談,他終於改過,「父母可以跟仔女耐心慢慢傾,為上網而關係決裂不值得。」目前他每天上網一小 時,並找到電腦教學工作。

小五至中三生最沉迷

青協智Net家庭支援中心項目主任吳錦娟昨表示,接獲家長求助個案中,九成與子女沉迷上網有關,當中小五至中三學 生情況嚴重,有青少年曾長期上網至臉部抽筋、暈倒等。她稱,若父母採取高壓手段,如拔走上網線,只會適得其反。有求助個案中,青少年與家人推撞,結果報 警;又有青少年通宵用鐵錘敲牆抗議,要求家人歸還上網線。
梁太唸中四的兒子沉迷上網,最後輟學,每天上網十五小時。她曾強行關機,結果演變成母子推撞。梁太決定學習上網,親子溝通,關係終有改善。

家長處理有法子女沉迷上網


學習使用互聯網,與子女分享上網樂趣。
為子女訂定上網時間表,雙方協商,甚至可以有獎勵計劃。
以關懷角度出發,了解子女過度上網的背後原因,加強親子溝通。

使用專制手法,強行關機或自行拔走上網線。
操之過急,以打罵方法恐嚇子女不要上網。
對子女上網的情況、背後原因等不聞不問。

news 1



網上資訊豐富,青少年不自覺沉迷,更會引發隱疾。有青年團體訪問逾千名青少年後,發現逾四分之一人上網超過四小時,更有一成三人認為若生活欠缺互聯網,似失卻意義,資深社工曾有個案指青少年因過度沉迷,而致視力衰退及抽筋,建議家長從少培養子女健康上網習慣。

        香港青年協會在去年九月至上月期間,成功訪問一千八百二十名十二至二十歲的青少年,了解他們的上網習慣,發現二成八受訪者上網超過四小時,七成九人認同互聯網對他們非常重要,更有一成三表明「沒有互聯網不行,生活好像沒有意義」。

        調查又顯示,三成五受訪者曾與網上的陌生人聊天,近一成會相約出外見面,在不知對方背景及身分之下,忽視被人侵犯的風險。

        青協資深社工吳錦娟表示,青少年上網超過四小時,已是沉迷上網的警號,因上網時間過長,既減少與家人溝通及影響日常生活,更甚者沉迷當中,會漸漸失去自制能力,無法抽離,她曾接觸青少年因上網而逃學的個案,部份更因上網時間過長,引發隱性疾病如抽筋及視力衰退。

        她提醒家長應從少與子女約法三章,訂下上網時限的協議,以免發生問題後始去禁止,只會令子女更加反叛,效果適得其反。

        她又表示,調查發現青少年在網上貼相、網上交友、甚至是網上欺凌等行為十分普遍,故提醒青少年,上網時應避免透露個人資料,也避免在網上與陌生交談或單獨見面,以免發生危險。

        青協網站總監魏遠強指出,目前資訊科技教育只側重應用技術的提升,缺乏對青少年正確上網態度的指引,青協特別推行首個青少年網上行為資源網站,為家長提供網上安全貼士及安裝過濾軟件指導。
【本報訊】互聯網發達加上智能手機大行其道,令青少年沉迷玩facebook及微信,甚至在虛擬世界結識異性及拍拖,有社工指,青少年心智未成熟、戒心低,容易當在網上相識的陌生人是朋友,隨時墮入不法之徒設下的騙財騙色陷阱。

家長應多留意行蹤

青協社工文習武表示,過往有不少青少年與網友見面時,被灌醉或帶到僻靜地方性侵犯,亦有事主將陌生網友帶返家,結果「引狼入室」。他坦言:「其實唔識嘅人,就唔應該赴約,就算去都要約埋朋友,選擇人多地方,同埋要通知家長。」他建議青少年勿貿然與陌生網友見面,家長亦應多與子女溝通,留意他們行蹤,如有需要可陪同子女見網友。
對於有女童被fb男網友性侵犯,不少家長及學生昨議論紛紛,其中育有一名八歲女兒的家長林太稱:「個女上網主要係學習及遊戲用途,唔會畀佢上太耐,我會留意佢上咩網,唔可以上社交網站識陌生人,如果覺得可疑,會從旁觀察瀏覽內容。」
姓李小六女生稱:「平日有上fb,但唔會同陌生人聯繫,如果有人add我,會睇吓佢係咪同學,識得先會加。學校有講座教我哋,唔好喺網上識陌生人,以前都睇好多類似新聞,我自己會好小心。」

青少年網上交友須知

1.了解清楚網上聊天室的背景及加入聊天室的條款及細則,留意聯絡網絡安全負責人的途徑,以確保該網站的安全性。
2.切勿向網友洩露真實姓名、地址及電話號碼等個人資料。
3.切勿向網友透露太多有關資料,免得讓意圖不軌網友知道行蹤。
4.切勿盡信網友提供的資料、相片及言論。
5.若約會網友外出見面,請選擇人多熱鬧的公眾地方,並告訴至少一名可信任的人士有關約會的時間及地點。
6.將你網上聊天的對話存檔,可用以協助日後案件調查。
資料來源:警務處防止罪案科

沉迷上網新聞

 1  青少年戒心低 易墮財色騙局

【本報訊】互聯網發達加上智能手機大行其道,令青少年沉迷玩facebook及微信,甚至在虛擬世界結識異性及拍拖,有社工指,青少年心智未成熟、戒心低,容易當在網上相識的陌生人是朋友,隨時墮入不法之徒設下的騙財騙色陷阱。

「要去都約埋朋友」

青協社工文習武表示,過往有不少青少年與網友見面的時候,被人灌醉或帶同僻靜地方性侵犯,亦有事主將陌生網友帶返家中,結果「引狼入室」。他坦言:「其實唔識嘅人,就唔應該赴約,就算去都要約埋朋友,選擇人多地方,同埋要通知家長。」他建議青少年切勿貿然與陌生網友見面,家長亦應該多與子女溝通,留意他們行蹤,如有需要可以陪同子女見網友。
對於有女童被fb男網友性侵犯,不少家長及學生昨議論紛紛,其中育有一名八歲女兒的家長林太稱:「個女上網主要係學習及遊戲用途,唔會畀佢上太耐,我會留意佢上咩網,唔可以上社交網站識陌生人,如果覺得可疑,會從旁觀察瀏覽內容。」姓李小六女生稱:「平日有上fb,但唔會同陌生人聯繫,如果有人add我,會睇下佢係咪同學,識得先會加。學校有講座教我哋,唔好喺網上識陌生人,以前都睇好多類似新聞,我自己會好小心。」

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長時間沉迷手機上網影響個人安全與健康

青一代已經習慣於用手機上網,但長時間過分地專注手機上網,不僅對個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也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的發生,甚至危及生命。需要提醒市民的是,手機上網雖然給個人的生活帶來方便,但應注意個人的安全與健康問題,不要長時間沉迷於手機上網。
  上網過馬路險釀成意外
  手機可以上網,極大地方便市民的業余生活,於是坐公交車時、上下班走路時、排隊等候時、吃飯上菜前,甚至在橫過馬路時,都會發現專注於手機上網的一族。而這種過分的專注,往往會給個人的生命帶來危險。
   6月28日,一個站在斑馬線外准備橫過馬路的女孩,右手一直在盯著手機上的信息,由於精力過於集中,以至綠燈還沒亮起時,就不知不覺 地過馬路,一輛飛馳而來的汽車緊急鳴笛和剎車,女孩才突然驚醒,止住腳步,汽車與她擦身而過,險些釀成了大禍。
  在公交車候車亭等候車的小余邊用手機與朋友聊天,邊時不時抬頭掃一下來往的公交車。她告訴記者,由於上網過於集中,往往是該乘坐的公交車來了,自己不僅沒有留意到,甚至是留意到了,但腦子一時反應不過來,經常出現錯過公交車的事情。
  小余用手機上網已經有一年多時間,近來她感覺到視力有些下降,上完網后總感覺到脖子麻木酸痛。她也懷疑這些症狀與上網時間過長有關,但覺得自己還年輕,睡一覺,扭一下脖子,問題就不會很大。
  輻射及姿勢是傷害的根源
  手機上網所帶來的健康問題,是手機上網的典型特點所致。正在用手機上網的人都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低著頭,眼睛專注於手機屏幕,右手大拇指不停地點擊和撥弄,旁若無人。
  由於長時間保持低頭的姿勢,會產生兩個方面的負面影響。首先是頸部肌肉和骨骼受到損害,慢慢就會形成頸椎病﹔另外頸部血管受到壓擠,腦部的供血可能出現不足,也容易導致精神不振以及頭暈等。
  手機上網應注意時間和方法
  手機上網雖然有諸多的負面因素,但其畢竟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方向,完全避免不用手機或不用手機上網已經不可能,那麼市民用手機上網時該注意些什麼問題。
   站在醫生的角度,李毅醫生認為,減少手機上網所帶來的傷害問題,個人能夠做到的是,盡量減少手機上網時間,上網時間如果超過半個小時,應該關閉網頁,休 息一個小時左右,如果有條件可以到戶外適當運動。如果是必須要連續上網的,可採用間隔上網的辦法,如上網15至20分鐘后,眼睛要向遠處張望,或閉上養 神,同時要扭動脖子,休息幾分鐘后再重新上網。
  在電科廣場從事電腦技術工作的莫先生稱,減少電腦輻射對人體的傷害,消費者可購買一些防輻射的產品,如防磁貼等外包裝產品,可有效減少輻射的發出。另外手機不用時盡量關機,由於輻射對頭部的傷害最大,所以最好遠離頭部。

防止子女沉迷上網

父母應適度約束孩子上網時間,以及激勵他們參與課外活動,平衡社交生活。基督教信義會呼籲中小學校,要定期普查學生的上網活動,以多了解小學生的上網狀況。



家長可為子女製作時間表或多帶孩子到公園玩耍,減低他們沉迷上網的機會。 

沉迷上网 的害處

15歲少年因不滿父母對其沉迷上網進行勸阻,而對父母產生怨恨,並殘忍地殺害母親、砍傷父親。兒子王某濤,由於王某濤性格內向,與父母缺乏溝通、交流,再加父母不滿其沉迷上網 而加以勸阻,令王某濤對父母逐漸產生怨恨,並產生了殺掉父母的念頭。

沉迷上了網絡 你就會一直想著:網絡.網絡.網絡.網絡~ 隨著你進入了網絡的步伐~你就會愛
上網絡遊戲~迷入網絡遊戲~你就會想著升級升級~一天不升級你心裡就會很不舒服~ 這樣就導
致你整天想著網絡網絡~遊戲遊戲~升級升級~ 甚至你會想著投入大量零花錢進去~ 導致你無
心學習~!什至有可能會導致你產生一些不好的念頭,如剛剛的報章,為了打機,而不惜一切傷害
別人
 
 
其實除了這些外,還會,
1、對眼睛的危害
2、臉上長暗瘡、會黑眼圈、人容易咾、皮膚不恏,特別是女生,要注意啦
3、光輻射,電磁輻射,頻閃輻射對人體的害處
4、空氣幹燥導致皮膚失水
5、長時間保持同壹坐姿帶來腰積勞損
6、作息時間顛倒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不便,甚至導致交際問題
7、體力透支影響工作和學習
8、夜宵帶來的肥胖或者消化不良,導致體型問題,腸胃問題等等……
 
 
 
愛 美的女人要注意啊
 

「網上沉迷」是甚麼?

「網上沉迷」在西方國家有不同的名稱,包括:「網路狂」(Netaholic),「電腦倚賴」 (Computer dependency),「上網倚賴」(Cyberaddiction)和'網路成癮症'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簡單來說, 「網上沉迷」是指 「上網上了癮」。
「網上沉迷」的成因
為甚麼年青人們會發生 「網上沉迷」 的問題呢? 一般來說,都離不開下面兩種因素:
生活的壓力
壓力可以來自不同的環境因素,例如與同輩相處的壓力、學習困難、學業成績、家庭氣氛、親子關係、對外表沒信心、自卑感等等。這些壓力往往使人感到不開心,便透過上網來找尋減壓的空間,因為網上世界仿如一個虛幻的國度,能夠令人暫時忘卻現實生活中的困難。
寂寞感
雖然一般年青人都有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可是,我們想一想,孩子們上次向我們傾訴是多久之前呢? 他們向我們訴苦,我們又曾經給予他們怎樣的理解和幫助呢? 另一方面,他們有沒有適合的朋友能聆聽他們的傾訴及給予開解呢?寂寞感通常是來自外間的因素,在我們的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時間並不多。在日間我們要上班,孩子們要上學;在夜間又是孩子們做功課、溫習或看電視的時候。與他們談心底事的時間,可說少之又少。就算有,他們也因害怕我們的責備而不敢說出他們因貪玩而做過的錯事;相對地,他們在網上便不需要害怕這些了,打錯了說話,click個 delete便可再來過,雖然是虛假的關係,但他們總覺得他們是被別人所接納的。
其實,網癮正如酒癮或毒癮般,是讓人們得到一種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滿足到的感覺。所以,愈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如意的人,愈大機會成為網上沉迷者。
發展成為「網上沉迷」的三個階段:
香港大學曾經進行一項有關學生上網習慣的研究,研究中發現香港一般的學生每星期也會消秏一定的時間在各項網上活動 :
www 5.79小時
BBS 3.85小時
chatroom/rnc/icq 3.61小

研究報告指出,發展成為「網上沉迷」其實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一、初次接觸
也許只是為了潮流,也許是需要,例如朋友或親戚送一部電腦給你,內附互聯網服務,當你在網上穿梭時,發現一些很有興趣或值得下次上網時再去的網頁,很快便養成經常去的習慣。又例如「chatroom」 、「newsgroup」 、「ICQ」等等,尤其是當在網上有了身份和性格後,你會用更多上網的時間,才可得到滿足。

階段二、取代當網上沉迷者深入地進行網上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的東西,例如關懷、信任、支持、甚至愛情,也可在網上拿到。漸漸地就會取代從前正常的社交活動,更甚者會影響到工作和學業。
階段三、逃避現實
網上沉迷者會把更多的時間放在網上,在網上感覺到安心和平靜,不須要面對自己的寂寞感、空虛感或其他種種問題。現實生活遭遇的痛苦,在網上可被麻醉,縱使明知現實中有數不完的難題和痛苦,一上網便仿似消失了。
「網上沉迷」的負面影響
當年青人們患上「網上沉迷」,他們對外間和日常的生活不再重視,下網時,更會出現失落、易怒及空虛的感覺。網上沉迷對於學生的成長、健康、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及學業都有著負面的影響。如果一個學生本身對學業沒有興趣,沉迷上網只會加重這種傾向。學業表現退步、容易疲倦、煩躁不安都是網上沉迷常見的表徵。其中有少部份患上網上沉迷的學生,最終以曠課、甚至輟學的手段來滿足其無法自拔的網癮。
如何幫助'網上沉迷' 的年青人
(一)首先,在判斷上我們不應立刻指出他們的上網行為是錯的而制止他們上網,因為這樣只會治標不治本,反而會增加他們對成年人的不信任,甚至加強他們的寂寞感。更何況在家中上不了網,他們可能會漸漸增加到「網吧」上網;若沒有「網吧」,他們也可能會以其他較為偏激的行為來尋求發洩,例如渴酒、吸食軟性藥物、去的士高等等,沉迷於這些活動的害處也不小。若察覺他們用過多的時間在使用電腦,應該先與其師長或同學聯絡,了解其在校表現和學業近況再作判斷。
(二)保持及改善親子關係,不要扮演「懲罰者」的角色 - 在口頭上和實際上表達對他們的關懷。青少年常會把成年人對他們的行為的過問視為責備,要使他們知道你不是指責他們做錯了事,而是關心他們近日不尋常的行為,希望了解他們的狀況。記著要舉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如察覺他們少了與朋友交往、學業成績退步、容易疲倦等等。
(三)與他們共同訂立用電腦的條件和時間 - 要求把電腦放在當眼的地方是一個好的辦法,但不要站在他們身旁監視,以免產生厭惡情緒。和他們訂立一些規條,例如做完功課後,可以有兩小時的上網時間;週末可多給一、兩個小時。若要確保他們不在不應上網的時間上網,拿去機內的modem就可以了。緊記自己不是在懲罰他們,而是想幫助他們擺脫網癮,重過平衡而充實的生活。
(四)推介其他活動 - 當他們不再沉迷於網上活動時,很需要其他活動來填補和充實。此時應該給他們介紹別的興趣,例如話劇、運動、音樂和手工藝等;又可以了解他們在網上喜歡瀏覽甚麼資料,然後在現實生活中鼓勵他們參予相關的活動。
(五)尋求專業協助 - 雖說網上沉迷行為不一定會對身体造成即時損害,有些人還是能夠發揮自制能力,未至於愈趨嚴重。然而,每一個案都有不同之成因及困難之處,尋求社工或心理學家的意見及協助,會有助於及早辨析問題和避免問題的惡化。